NYCU LAC
我在2023年9月主動去開設百川學堂課程,這個課程任務看似乎簡單,只要邀請到各領域專業人員,聯繫好確認講師到課,課堂間再協助講師與同學互動,就能完成工作。
John Dewey將經驗學習視為教育的核心,主張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而是應在真實情境中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亦即有效的學習在於個體主動探索以及與環境的互動過程。因此教育應超越單向、強制的知識傳遞...
合校前的交大是一個以理工見長的大學,工程師的養成教育強調務實理性、腳踏實地,很難將它與文學、藝術、政經思潮的引介事業聯想在一起,然而我們是生活在台灣...
想到大稻埕,同學會想到什麼畫面呢?是人山人海的年貨大街、是七夕港口河畔的絢爛煙火,是混合了各式中藥材、乾貨的濃郁香氣、是一排排以水泥或印花裝飾的長型紅磚街屋
趁著到京都參加國際會議的機會,再次造訪本家尾張屋,這家以蕎麥麵著稱的老店成立於西元1465年,別懷疑,你沒有看錯,真的是接近560年前,我眼前這份「寶來蕎麥」是店中的代表性名物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 Romer與2005年克拉克獎(此獎為問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必要但不充分條件)得主Daron Acemoglu (他也是《國家為什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與《權力與進步》兩本暢銷巨著的主要作者),向來強調:發展藍圖(Blueprint)或是策略(Strategy)
在AI浪潮席捲全世界的2024年,其自主學習、演進的能力使各領域必須重新思考自身的獨特與無可取代性。因此,本文以AI概念類比人類的學習過程,融合教育哲學家John Dewey的論述,將教育視為動態的過程而非靜態的、KPI式的知識灌輸計畫,提出以「生成(becoming)」式博雅教育做為回應現代情境的教育路徑,探索博雅教育永續發展的可能路徑。關於「生成」這一概念,科技界使用“generative”,本文則採用以人的動態存有為主的“becoming”,意在強調教育過程的動態本質:個體在不同的關係鏈中自我覺察,而激發其對整體—成為一個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