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CU LAC
「愚蠢」是帶着強烈批判性的字眼,我個人偏好以「錯置的熱情」來取代之。
關於人的教育,一個天大的好消息是:一個人的自我,包括其個性的傾向與穩定性、才能的類型與開展程度、情緒的覺知與管控、以及各種核心價值觀等等,並不是在個體長大後就固定不變的東西,而是一個不斷演化成長的歷程。
最近被託付一項任務--思索博雅書苑所屬的學生核心能力和基本素養,這件事情一直縈繞在我腦海,然後以一種微妙的方式和最近中東地區的以巴衝突1產生連結,我試試看能否在有限的篇幅中把這個聯想的內在邏輯說明清楚。
陽明交大在2021年正式合校,旋即配合博雅書苑的籌設,於當年推出通識教育課程的新制,新制的課程分類架構係由人社院王文基院長參酌國際上具標竿意義的大學之作法,並考慮未來高等人材所應對的挑戰性質而設計的。
社教中心的成立,乘載著一個遠景, 夢想通過建立關係,讓陽明交大的學生有獨樹一格的特質! 透過建立跨校區的關係,我們的視野能更寬廣; 透過建立跨域社群的關係,學生能從彼此身上看到未來想要型塑的自己; 透過建立與在地的關係,學生對於身邊的地物更有關懷;
教學是博雅書苑重要的一環,因為它肩負著提供全校共同教育課程的責任,有鑑於此,正如一平與文華書苑長在之前的專欄文章所提,團隊已經有全面性的規劃與願景,也正一步步往目標邁進,特別在極為關鍵的師資陣容建立上,除了專兼任老師的聘任外,包括駐校作家等多元管道的運用等,都在他們的雷達範圍,其中一個珍貴無比的人才庫就擺在眼前,那就是來自各院系所精采、跨域的師資,這也是我們無論如何不能錯過的大寶藏!
博雅書苑於今年二月獲教育部通過正式成立,這也象徵陽明交大博雅教育邁向一個新的里程碑。
近年「多元衝擊(如:貿易紛爭、新冠疫情、供鏈之亂、地緣政治、停滯通膨等)」的湧現,不僅對各國的發展帶來迥異過往的挑戰,也對世人的未來提供探索安身立命之道的學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