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CU LAC
教學是博雅書苑重要的一環,因為它肩負著提供全校共同教育課程的責任,有鑑於此,正如一平與文華書苑長在之前的專欄文章所提,團隊已經有全面性的規劃與願景,也正一步步往目標邁進,特別在極為關鍵的師資陣容建立上,除了專兼任老師的聘任外,包括駐校作家等多元管道的運用等,都在他們的雷達範圍,其中一個珍貴無比的人才庫就擺在眼前,那就是來自各院系所精采、跨域的師資,這也是我們無論如何不能錯過的大寶藏!
我與通識有蠻長淵源,從通識改革到前瞻跨域人才培育,大半教學生涯都與它相關。當然,每個世代的大學生有不同的通識想像,但最常被問,也最讓我興味的,是「有沒有學到東西」這個說法。
回想個人過去的教學經歷多與經濟專業有關,而近因參與書苑團隊有了開設通識經濟領域課程(亦被多校歸為核心領域或相關向度的範疇)的嘗試,尤其是面向多數非人文社會專業領域的學生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自2021 年合校後推動博雅教育,成立「博雅書苑」一級行政單位,底下中心包括通識教育中心、體育教育中心、藝文中心以及社教中心,共同聯手推動執行「專業教育」、「通識教育」、「研習教育」和「社群教育」
博雅書苑於今年二月獲教育部通過正式成立,這也象徵陽明交大博雅教育邁向一個新的里程碑。
博雅書苑的構想、規劃、以及實際運作至今已經有兩年多的時間,依循著「一樹百獲」的學校藍圖與全校師職生的努力,書苑在校內外均已伸展出它的觸角,也建立起彼此的連結,尤其在著力甚深的合校感培養上,從春天到北投校區的「陽明山大縱走」
「愚蠢」是帶着強烈批判性的字眼,我個人偏好以「錯置的熱情」來取代之。
陽明交大在2021年正式合校,旋即配合博雅書苑的籌設,於當年推出通識教育課程的新制,新制的課程分類架構係由人社院王文基院長參酌國際上具標竿意義的大學之作法,並考慮未來高等人材所應對的挑戰性質而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