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陽明交大博雅書苑
introduce

書苑介紹

願景與目標

        因近代科技快速進步與文化交流的活躍,人們的生活在各方面皆產生劇烈的改變,全球教育亦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教育體系須面對日新月異的技術所產生的人才需求,同時亦須處理全球化帶來的多元文化融合問題;另一方面,學習者須適應快速變化的世界,並發展出跨文化、跨學科的理解與解決能力。因此,教育的目標與實踐必須超越傳統的、單向的知識灌輸,從做中學並於社會實踐中覺察倫理責任,形成更動態的生成模式,以促進學習者的多元化發展與終身學習能力。因此博雅書苑以「生成」式的開放視野,注重學習者「成為」(becoming)的過程與可能性,而非「已知」的既定結果;教育是一個持續的成長與變化過程,一個激發個體在多變環境中自我實現與進步的過程。在不斷「生成」的開放模式下,教育既是學習者與環境之間持續互動的結果,也是自我覺察與社會參與的動態結合,進而在利他的實踐中獲得自我實現。

     博雅書苑的教育理念:

  • 過程導向:教育為持續的發展過程,而非既定成果的累積。

  • 整體性發展:重視學習者的情感、認知與社會技能的全面發展。

  • 互動性學習:促進學習者與教學環境之間的積極互動,包括同儕、教師與社會的互動。

  • 反思性實踐:鼓勵學習者反思學習過程,以此深化理解並促進個性化的學習生成路徑。

     在以上精神理念的基礎,博雅書苑與學習者共同朝向的目標:

  • 自我探索—爲自己身心健康與成長負起全責的擔當、定義並宣告自己生命意義的能力與勇氣。

  • 終身學習—終身自主學習的態度與能力、超越學科藩籬的思維與眼界、流暢的語言與跨文化溝通能力。

  • 感性關懷—關懷社會整體提升之熱情與行動力、建立具有全球高度的國際視野、創造及欣賞美的創意與感受力。

博雅書苑的教育實踐與策略


 

        博雅書苑的使命與願景

博雅書苑的願景為塑造能夠在不斷變化的全球環境中自我實現與貢獻社會的人才,實現教育做為一個互動與不斷成長的過程,全方位培育學生的整體發展,將學術、職涯準備與社會責任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學術知識建構學生的專業技能,透過與企業的互動,做中學以將理論與實踐相互印證,並覺察自身專業知識擔負的社會責任而興發利他與創新的內在驅動力,進而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整合實務與跨學科學習:專業教育、研習教育、通識教育及社群教育

以專業教育強化學生的核心專業能力,研習教育促進理論與實踐的連結,通識教育擴展學生的視野,使其能夠跨學科整合知識,而社群教育則跨出校園與社會連結,共同形成一個互補且互相強化的學習模式

        實踐方式:推動跨學科、做中學的學習模式

書苑積極推動多元融合的學習環境與跨學科學習,促進學生與環境間的互動,透過實際案例分析、團隊專題與社會實踐,學生在現實世界的情境中學習並應用知識,深化學生的學術能力,更培養其社會參與意識及實踐能力。

 

組織架構

1. 人學中心

人學中心在課程設計上根基於博雅教育與人本主義,提供18學分的核心課程,涵蓋批判思考、組織管理等基本素養課程以及人文、社會科技等領域課程,鼓勵學生從多元的角度進行思考與學習,促進綜合性知識的建構。此外,人學中心亦組成學術社群及推動與社會議題相關的研究,探索學術活動的社會責任與實際影響,實踐教育不僅為個人發展,也為社會進步服務的使命。

2. 藝文中心

文中心策劃多元的藝術與文化活動,帶領師生體會美育與文化多樣性的理念,涵蓋藝術節、音樂會及展覽等,提升了校園與社區的美感生活,並促進學生的創造力與文化欣賞能力。

 3. 體育教育中心

體育教育中心提供多樣化的體育課程與運動社群活動,以切合全人教育中的健康生活理念,包含體育競賽、促進健康活動等,不僅增強學生的體能,亦提升團隊合作與社交技巧。

 4. 社永中心

社永中心帶領學生進行社會參與及永續發展相關活動,實踐社會責任與全球公民的教育理念,包含舉辦SDGs議題系列與跨域師生共學社群等,中心不僅促進學生對全球重要議題的理解分析,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能夠將學術學習與社會實踐結合,發揮教育在促進社會進步變革的關鍵角色。

5. 百川學士學位學程

百川學位學程透過其跨領域學習的特色,培育學生創新與領導的能力。學生參與的專題研究與跨領域專業發展活動,涵蓋了競賽與研討會,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亦提升其領導能力與團隊協作技巧。

教育模式

融合理論與實踐,培育兼具獨特性與通才的博雅全人
 

書苑以動態開放的理念設計具體的教育行動課程,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與社會責任:
     教育課程的創新:結合「做中學」與博雅教育的課程設計,透過實踐活動使學習過程更生動具體:
  • 專案式學習:設計以問題解決為核心的專案,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理論與技能,強化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 跨學科整合課程:開設結合人文、科技、社會科學的課程,鼓勵學生從多角度理解並分析問題,培養其全球視野與綜合判斷力。
  • 反思與討論:在課程中安排反思與討論環節,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與實踐成果進行深入分析,引導學生自我探索與深度學習。
  • 學術與社群活動:透過講座、研討會與專題討論鼓勵學生批判性思考,並在不同學科之間建立連結,創造一個互動與反思的社會化學習環境。舉辦各種社群活動,如社會服務、文化交流活動與社區參與,使學生能夠將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於現實世界的具體情境中。
     連結學術與社群活動,確切落實互動學習:
  • 多元文化活動:舉辦國際研討會與文化交流活動,讓學生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交流,促進文化理解與尊重。
  • 社區服務及參與:鼓勵學生參與社區服務計劃,如環境保護、教育支持等,將學習成果回饋社會,實現其社會責任與價值觀的形成。
  • 學生主導的研討會:支持學生主辦研討會,使其在規劃與執行過程中學習組織與領導技能,同時深化專業知識。
     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與全球視野的博雅全人:
  • 開設全球議題相關課程:開設涉及全球重大議題的課程,如氣候變化、永續行動等,鼓勵學生理解與分析全球挑戰,並探索可行的解決方案。
  • 倫理與領導力培訓:提供倫理學與領導力培訓課程,強化學生的決策能力,使其在面對道德與實踐困境時能做出負責任的選擇。
  • 國際合作計劃:提供學生跨國實習與交換機會,擴展其國際視野與跨文化溝通能力。

規劃藍圖



博雅書苑引領學生從學術知識與實踐中生成知識,尊重個體差異,提供開放式的彈性課程模組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在過程中探索自我。結合人學中心、藝文中心、體育教育中心、社永中心以及百川學士學位學程的橫向合作,書苑將批判性思維、多元文化理解、健康生活、社會責任及跨領域學習等理念轉化為具體的課程與活動,以深化學生的學術與實踐能力,成為社會創新進步的動能。展望未來,隨著教育需求的不斷變化與科技的快速發展,書苑將保持開放式的生成模式,不斷調整與更新其教育策略以實現博雅教育的永續:
  • 課程創新:持續評估課程結構,加強博雅教育元素的融合,大力推展本校學生自主開課學習辦法以及彈性博雅學分課程;透過跨學科學習和體驗式教學提供深具全人教育與永續發展目標的課程。
  • 深化社會責任與全球公民意識:提升對社區與社會議題的參與,透過服務學習及社區參與的課程及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以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與社會情感智慧,具備跨學科知識、道德倫理觀念與永續發展的知識。
  • 回應社會與國際需求:因應國際間永續發展的趨勢,強化博雅教育與永續發展之連結,鼓勵學生以自身專業設計永續發展專題或行動方案,成為能夠在社會中引領和影響未來的領袖。洞察國際間科技發展,以博雅精神融合AI素養,對其在倫理、應用與社會影響等層次的發展,以跨學科與批判性思維的視角進行相關研究論述,並規劃系列課程、講座與主題活動,激發思想的創新與翻轉。
在未來的教育實踐中,書苑將保持開放的態度持續探索與創新,反映並適應時代的變遷,致力於發展新的教育模式與方法。書苑堅信藉由跨學科的專業訓練融合人文涵養,可培育出有能力辨識當代複雜議題並抱持提升整體社會熱情的關鍵人才,成為履行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目標的驅動引擎,實現「更好臺灣、更好全球」的理想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