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陽明交大博雅書苑
LAC COLUMN

博雅專欄

邁向一個人人有責的通識教育新時代 — 陳一平
邁向一個人人有責的通識教育新時代 — 陳一平

博雅專欄

邁向一個人人有責的通識教育新時代 — 陳一平

陽明交大在2021年正式合校,旋即配合博雅書苑的籌設,於當年推出通識教育課程的新制,新制的課程分類架構係由人社院王文基院長參酌國際上具標竿意義的大學之作法,並考慮未來高等人材所應對的挑戰性質而設計的。

在新制的課程架構中設有核心課程與語言與溝通課程兩大課群,而核心課程則進一步再細分爲基本素養與領域課程兩個類別。簡單來說:基本素養的課程涵蓋比較與特定領域內容無關的技能、態度、價值、眼界等素質的養成,而領域課程則涵蓋與各種人文、社會、工程、自然科學等等,與特定領域內容知識相關之內容。

在基本素養課程中,由於並不是綁定於特定學科之內容知識,而是涉及較爲「後設層次」(meta level)的思維訓練,授課的老師均需借助他自身的學涯的歷練經驗來授課,而不是基於他在博士養成階段所累積的知識內容。因此我們必須在全校徵募具有熱忱、又有人生與專業涵養底蘊的教師來帶領這些課程。

在領域課程方面,我們很容易陷入:「陽明交大比較缺少人文社會領域的系所,因此在領域課程中就加強開設校園內比較稀缺的內容作爲平衡」的簡化思維。一個比較理想的思維是:「如何讓通識教育中的領域課程成爲與專業課程互補的合作對象,乃至於通識與專業課程聯合起來,可以造就一個更完整的人才」。從這角度出發,我們不僅要重視學科內容的平衡,也要兼顧教育面向的平衡。

一個值得去平衡的教育面向,就是關於學生在掌握一個領域的涵養與知識時,應該要兼具的「見樹又見林」的眼光。舉例而言,專業的課程適合培養訓練學生AI的演算法,然而通識教育則適合帶領學生思索,人類如何能夠與AI作最好的分工來治理未來的世界。

很顯然地,很少有老師是剛好被培育成能夠設計與帶領上述課程理想的人。我們若有願心讓陽明交大成爲一所偉大的大學,我們需要衆多願意跳進來一起學習與共創理想的通識課程的老師們,通過教學的行動研究,與學生的互動對話,我們才能落實大家對於通識教育作爲通往全人教育的重要一環的期待。

而學生們,我們對你們的邀請和要求也同樣殷切。成爲你們更爲恢宏遠大的自己,是你們應該挑起來的自我責任。停止用虛應的態度對待通識課程,通識課程就有機會成爲你們在陽明交大的生涯中最具啓發性的體驗。

新的通識課程,應該是沒有人事先就完全知道該怎麼設計、怎麽上的課程。我的夢想是:那是老師學生大家一起來,我們上完了,就知道如何的創造性歷程。

這是一個人人有份,人人有責的夢想,願它在陽明交大落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