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陽明交大博雅書苑
LAC COLUMN

博雅專欄

問學的盡頭—轉識成智—陳一平
問學的盡頭—轉識成智—陳一平

博雅專欄

問學的盡頭—轉識成智—陳一平

問學的盡頭轉識成智

最近被託付一項任務--思索博雅書苑所屬的學生核心能力和基本素養,這件事情一直縈繞在我腦海,然後以一種微妙的方式和最近中東地區的以巴衝突1產生連結,我試試看能否在有限的篇幅中把這個聯想的內在邏輯說明清楚。

從今年107日哈馬斯突襲以色列以來,我LINE群組上的同溫層就充滿許多討論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文章,其中有一條討論線是關於猶太人在世界各個重要領域,諸如:金融、政治、商業、教育、能源、科技、醫藥、傳播、娛樂、學術、藝文等等,之卓越非凡的成就。任何對此現象感興趣的人都很容易去Google出一大堆事例。與大學生活比較相關的是:無論你主修什麼科系,只要你有能力辨識猶太姓氏的話,猶太學者一定在你領域的概論教科書中出現得異常頻繁,遠超過他們在世界人口中所佔的比例。

毫無疑問地,猶太人在幾乎所有專業領域中都是問學、治學方面的超級資優生,他們身上有很多關於如何將學問貫徹通透的方法和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讓我輕聲嘆息的是:以猶太人在所有世間知識領域的聰明與才華,似乎也還沒辦法解決幾千年來困擾這個偉大民族的一個基本問題:「如何與你的鄰人和睦共榮地相處」。

這裡必須強調:這絕對不是猶太人片面的問題,而是全人類都還沒學會的事情,讓我們感到驚愕的是:我們的知識學問對解決這樣的基本問題似乎起不了太多作用。

在西方傳統中,博雅七藝代表一個自由心靈在探問宇宙究竟真理的路徑集合,時至今日,學門的發展與分化已經與中世紀有很大的差別,與其思考博雅教育應該包含哪些技能,我個人更偏重其精神之彰顯--自由的心靈對理解普遍真理的渴望。而我心目中普遍的真理並不等於究竟的物理學,還包括和「與你的鄰人和睦共榮地相處」相關的自由、愛、美、豐盛等等存在品質的問題。

在此想借用一個佛家的用語:「轉識成智」2來表達我對博雅素養的理想。我們在大學任何學科中所學的知識,不能停留在其工具性應用,或理論性體系架構的認知層次上,在此層次上我們或許可以練得很聰明,但仍欠缺創造幸福(存在品質)的智慧。

或許博雅教育的價值,是開始於專業教育結束之處,發揮將知識轉化爲智慧的點石成金功效。然後,我們可以擁有一個不再需要用攻擊作爲呼救方式的未來。

[]1. 在我的認知中,「以巴衝突」是個有誤導性的說法,最近中東發生的事件,本質上比較接近於「主張武力解決問題的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人」之於「愛好和平的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之間的衝突。
2. 在此鄭重向佛教徒道歉,將此用語由佛經的脈絡中抽離出來,方便望文生義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