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陽明交大博雅書苑
LAC COLUMN

博雅專欄

中世紀大學生的生活—胡正光
中世紀大學生的生活—胡正光

博雅專欄

中世紀大學生的生活—胡正光

中世紀大學生的生活

  學院(college)在今日大學中是教學單位,且工業化之後設立的大學常用學科分類學院,所以是相近的學科(系)集合成一個學院,拉丁文的本意也大致如此,指「選出來集合在一起的」。但是,中世紀大學並不是規劃的產物,不可能像今天一樣,大學創立前先決定有幾個學院,幾個系。
  大學最初是學者與學生自願組成的團體,想要學習的人(學生)找到可以教授知識的學者(老師),並組成行會以保護自己,這就是大學的雛形。有關大學裡面的學習在此不提,這一次要介紹的,是大學生平日的生活。
  早期的大學生從外地來的時候,先住在旅店。此時,會有教師前來宣傳自己的課程(講座),招徠學生。願意參加講座的學生,可以住進以講師名義管理的宿舍,不過實際上的管理人也是學生(資深的學長)。這種形式的住宿後來被牛津及巴黎大學強制規定,除非是住在自家房子的貴族學生,或付不起住宿開銷的窮學生才能不住在宿舍。由此,可以知道為何學院被稱為「生活團體」,教師不僅教授學問,也要負責學生的生活。
  住宿的生活相當自由,舍規簡單,除非犯下嚴重的惡行,才會被監禁或逐出教會。一般來說,除了貧困的學生,當時的大學生家境都算不錯。經濟無虞且正當年少,離家在外,不受約束,所以生活頗為愜意。至今留下的書信,內容不少是年輕人向家裡伸手要錢,也有父親斥責兒子荒廢學業。
  在中世紀,四處可見暴力,所以暴力在大學中也常發生。在一份萊比錫大學1438年起草的管理辦法中,可以看到向教師投擲石塊或其他物品的罰則。酗酒滋事更是大學生的常便飯。而更令人不解的是,大學生與城鎮居民常互看不順眼,釀成嚴重衝突。1200年,巴黎的大學生(當時尚沒有巴黎大學的組織)喝酒鬧事,引起居民公憤,殺死了5名大學生,師生組織向國王菲利普二世抗議,國王為討好學者,賜予師生教士特權。然而,衝突仍然不斷發生,甚至導致師生團體的遷移,到其他城鎮繼續學習活動,從而引發了新大學的誕生。劍橋大學是牛津大學師生遷移設立的,土魯斯(Toulouse)、奧爾良(Orleans)的大學師生都來自巴黎。可以說,大學生愛鬧事意外促進了學術的擴張吧。

圖片說明:
「真理使你們自由」(攝於德國弗萊堡大學 KGI)